28 Feb
2004 認識你的輪胎/電單車輪胎規格 - 知識技術 |
 |
在老鬼信箱中經常收到新車友對輪胎提出不同的疑問。為了讓各新車友對輪胎規格有多一點的了解,也讓大家有一個較方便的地點翻查輪胎資料,老編特備一個有關輪胎規格的溫故知新: |

<有關正確胎氣請溫以往報導#1> |
其中一個常見問題是有關車胎的氣壓。
在車主手冊或車身上都應該列明廠方建議的胎壓。由於每款車的重量和輪胎規格有異,所以建議胎壓都會不同。
但廠方建議的胎壓只是一個參考起點。因為騎士和乘客的體重,氣溫,駕駛方式和追求的目的都不同,需要自已不斷嘗試和微調,才能找出最稱心的胎壓。
在建議的胎壓中加減幾磅胎氣對行車安全沒有影響,放心去找吧! |
|
第二個常見問題是該選用什麼胎。其實各大車胎廠都會提供如racing,sport,touring等不同特性的輪胎讓消費者自行選擇。輪胎的產品定位是從輪胎的耐用性、排水性和乾濕地的抓住力、穩定性和操控性等等因素當中,作出不同程度的取捨。有關產品不同定位的舉例,<請重溫以往報導#2>。
世界上沒有既耐用而抓住力又最高的輪胎,濕地表現最好的輪胎,也不可能在乾地有最好的表現。
老編認為,按自己需要而選擇適當定位的輪胎便已足夠。有一些新手誤以為選擇最貴的輪胎便代表安全,這是最美麗的誤會。如果在彎位或急煞時對油門和迫力操作不當,即使落Slick胎都一樣可以炒車。
外國雜誌一般的舉行試胎報告,都會找賽車手在賽道上作出極限測試,同級產品分別只在一秒半秒之間。老編認為,靚胎是幫助發揮技術的武器,但絕不會補救錯誤操作所引起的危機。反而對輪胎有正確的保養觀念,更實際也更重要。<重溫以往報導#3> |

<有關輪胎的設計和理念,請重溫以往報導#4> |
第三個常見問題是想換粗一點的輪胎。要考慮選擇什麼輪胎,第一步應該先能讀解你的輪胎開始。所有車胎的胎肚上都印有一串數字和字母,代表了該車胎的規格和特性: |
 |
可以換多粗的輪胎其實先天性受制於輪框的呎吋,不應隨意更換輪胎闊度,如果輪框路闊度未能充份承托輪胎的闊度,便會破壞操控性能。 |
 |
俗稱「薄胎」的低扁平率車胎胎肚的高度較低,比胎肚高的車胎變形的幅度較少,擁有更穩定的過彎特性,但也同時犧牲了舒適性,因為吸震能力較胎肚高的輪胎為低。 |
 |
第四個常見問題是誤以為粗胎一定好,其實粗胎較重,觸地面較多,慢速時會減低彎向性能,也較耗油。粗胎的存在原因,是為應付大馬力車種在出彎時能提供足夠的磨擦力承接龐大的馬力輸出,普通車種即使換闊軨落粗胎,反而會造成不必要的負擔。 |
 |
希望各位新車友在考慮輪胎時,能抱有正確觀念,不會過份依賴輪胎的質素,誤以為選擇最貴的輪胎便代表安全,緊記著油門和迫力操作不當,即使落Slick胎都一樣可以炒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