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Jan 2003 Yamaha YZF-R6 本地試騎

 
 

Production: 細胡 / Eddy / Dave

  既然躍馬投放了如此大量的心思,今次本地試騎必需找一位對Yamaha電單車有相當認識和經驗的車手來試騎,方能在相當有限制的試騎活動中找到意思。
 

  我們請來了萬里達車隊的老將「細胡」幫手,和萬里達車隊話事人鄧有存先生一起玩車超過十多年的細胡,早在88年便參加澳門電單車賽事,分別在98年和99年以Yamaha YZF-R1和在01年以YZF-R6參賽珠海摩托車賽事,可惜近年事忙,暫別賽車場。
  細胡試騎感受:
和02年R6的最大分別,是03年的新車在頭、中段的馬力表現相當充沛,簡直是判若兩車。

因為是全新車尚待磨合的關係,我試騎全程所使用的轉數都沒有超越7,000rpm。如果是以往的R6,相信會被抑壓得相當辛苦。但經過重新設計的新引擎則完全是兩回事,動力由4,500rpm開始便線性湧現,以一臺紅區警界線高達15,500rpm的機器來說,這表現無疑令人心醉。

  雖然並沒有時間調較原廠避震,但出廠的設定已經能提供相當優良的道路表現。在一些凹凸不平的路面上有少許跳動情況,但仍在受控範圍之內。如果改用賽車化避震,行街時便會相當辛苦。所以我對現在這支避震的表現感到十分滿意。
  新車架和尾搖臂的好處,說句老實話,在香港的街道上和在保護新車的引擎的態度下,如說我能感受到有大分別是騙人的說話。

因為上一款R6的骨骼已經相當扎實,絕對夠用。新設計在落場的時候才可感受到分別。如在香港行街遊車河塞下車咁樣,車主能感受到的只是一場心理虛榮和茶餘話題罷:)

 
  話雖如此,相信新車架的抗扭剛性能為車主提供一份額外的信心。

例如在一些義無反顧,電光火石間的緊急關頭,車架剛性能給予車主莫名的勇氣,去嘗試以前未有膽量探索的境界。

坐姿和以往R6比較,雖然是頗為低伏的姿勢,但舒適感稍為增加了一點,配合豐厚了的頭中段輸出,忽然間覺得以往只懂嗜血好戰的R6,變得帶點親和的人性化了。

  編者的話:
雖然細胡沒有誇張地向我們大讚新車R6的表現,但觀其神色表現,新車絕對沒有令他失望。眉宇間細胡流露著低落情緒,是來自未能與新R6共舞盡興至天明吧。匆匆的一Q短敘,對被完全「撻著了」的細胡而言,只會帶來落漠與思念....
 
新車概念 / WHAT'S NEW 車身細節 / DETAILS 規格表 / SPECIF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