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
Nov 2002
Kawasaki KLE 500 本地試騎 |
|
 |
|
Bike: Titanic
Moto Centre
Production: Alex / Eddy / Dave |
|
引言
啡呤跑車或高性能街車,只能在平滑的舖裝路面上一展所長。當遇著凹凸爛路,硬避震和敏感的前傾角會影響操控。當上落行人路膊時,便要慢慢來以免損害輪框,避震甚至傷害前叉鵝頸。
而純種越野電單車,它的高重心,柔軟長衝程避震和菠蘿胎設計,也不利行走高速公路。
|
道路越野兩用電單車,便是針對高性能車種和純種越野車的弱點而設計,提供城市騎士一個用途較為廣泛的選擇。
當然單單比較高速性能或越野性能,這類兩用電單車會兩頭唔到岸。但畢竟不是每位用家天天上車都會追求極速,或每日唔飛過樓梯唔安樂。
兩用電單車,便是為正常而又活躍的城市騎士,提供一個折衷的多用途方案。
|
|
|
KLE500 Fast
Facts:
四衝程水冷498cc並列雙汽缸,最高馬力及扭力分別為48ps/4.3kg-m |
K |
 |
不同車廠都有製造很多道路越野兩用的電單車。數不勝數的多用途車除了有不同大小的排氣量選擇外,最重要的分別是,車廠怎樣調較「道路口味」和「越野口味」的比例。
從座高和避震衝程,輪框設計等細節,我們可以看到比例分佈。例如BMW
R1150GS或Gagiva的Elephant900,和Honda 的Varadero
XL1000或Triumph的Tiger
900,便分別代表了偏重越野性能和公路性能的兩大陣營。 |
|
KLE500和最相近的同級對手比較,它的手擋膠,引擎護板,「飲筒」式前叉套管,頭21尾17吋鋼線鈴,都說明比起Suzuki
Freewind 650,或BMW F650GS有較重的越野味道。 |
|
錶板未能反映現實
- 極速200km/h冇可能,九千轉以後也是相當勉強 |
KLE
500比起對手優越的地方,是在引擎震盪和引擎的持久力勝出一籌。
因為它採用水冷並列雙汽缸設計。比起其他單缸風油冷的佈局,無疑是高了一班。
要在中量級中找對手,暫時想起只有Honda V2
Translap 600和BMW F650GS Darka。 |
|
KLE500的賣相是頭小身大的粗豪戰鬥格,手工水準屬中上水平: |
|
操作油cord要先扳起蓋子略為不便 |
大型水冷散熱柵 |
引擎護板好實用 |
|
 |
 |
 |
|
手擋膠能保護牛角 |
左右掣盒簡單,不設頭燈開關或死火燈 |
|
 |

|
 |
|
頭21吋尾17吋鋼線軨,配頭尾碟剎。掣動碟有護蓋防沙石刮花 |
KYB
Uni-Trak尾避震 |
|
 |
 |

|
|
尾燈造型略為呆板 |
座墊直舖上油缸保護騎士 |
升高死氣喉有隔熱板保護乘
客 |
|
 |
 |

|
|
小風擋配小方燈 |
行李架唔裝尾箱就笨 |
不是狗牙腳踏 |
|
 |
 |
 |
|
KLE500富個性而硬朗的線條,不賣弄花巧。配套實而不華,走的是平實低調的路線 |
|
 |

|
|
|
|
ALEX 試騎感受 |
|
|
|

KLE500規格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