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車發佈派對

詳細講解

重溫RSV4 車款介紹 及 iBike 海外試騎報告

5 Apr 2009 Aprilia RSV 4 海外試騎

動作: Sagen  拍攝: Milagro  文:Dave

2009 Aprilia RSV4 Factory launch Misano – The V4 dream bike from Aprilia

我胯下的V4火箭極開胃地把直路完全吃掉之後,T1便以超過時速200km/h的速度向我撲過來。RSV4的完美車架幫助我充滿信心和樂趣地解決T1。出彎後V4引擎輕易地頭擔變輕,而RSV4的V4引擎在10,000rpm要再推上13,000rpm時,如入無人之境般輕易。我全身毛孔都快樂地張開,享受著RSV4每一個動作帶給我的高潮。

RSV4的風擋很好,高速中我能把上身躲在標準風擋之後。即使身高達到兩米的巨人,也能安坐在RSV4上。車主將來應該不需要更換bubble風擋。






在過去16年當中,意大利Aprilia總共贏取過31次250 Moto GP和Superbike的世界冠軍銜頭。成功的原因,來自不守舊,肯創新的進取精神。要向世人證明實力,必需繼續在賽車場上奪取佳績。而Aprilia為回歸2009年的Superbike World Championship而準備的參賽武器,便是首度採用V4引擎的RSV4。





V4引擎解說
多謝RSV4的出現,可以令意大利aprilia繼續在電單車歷史上寫下重要一頁。在現今超級跑車的陣營中,以直四和V2為主流。RSV4的動力心臟則是全新開發的65度夾角V4引擎,排氣量是賽例上限的999.6cc。這臺窄夾角的全新引擎由於減少了引擎佔用空間,令重心更歸一,更容易在車架內佈置。

一公升直四引擎的闊度是400mm,V4引擎的闊度只需225mm。窄夾角引擎也可以使用較長的衝程,令引擎的闊度得以減少,以便減低風阻。配合短軸距和長搖臂,令RSV4的操控變得更強。aprilia認為,在直四和V2引擎之間的完美平衡點,既要擁有V2的闊度和直四多汽缸高轉性能,並不是直三引擎,而是V4引擎。

Piaggaio集團耗資兩千五百萬歐元,便是要為aprilia研究一臺完美的V4引擎。起初V4引擎夾角是60度,但其後發現只有65度夾角才能配合高性能高容積的風盒。V65的擴充潛質也比V60優勝,較適合擴大cc增加排氣量。經過精心計算,aprilia的65度夾角引擎,抵消震盪的能力比V90引擎更高。

RSV4的引擎壓縮比高達13:1,aprilia利用特別設計的squish閥門和可變式進氣行程來保證引擎在高轉的效率。引擎在高轉時的進氣行程,比起低轉時足足縮短了35mm。






車頭三燈式造型,充滿肌肉感的車架和啡呤,還有線條簡潔的縮尾造型,令RSV4即使在靜止狀態,也能夠充滿動感。可以快速替換的卡式波箱、令尾輪在拖波減速時可以更穩定的滑式極力子,當然會在RSV4身上出現。汽缸是monobloc一體式鑄造,提供最高剛性及最高的工作效率。Ohlins頭尾避震、Brembo一體式制動卡鉗和鍛造的鋁合金輪圈也是Factory版的標準裝備。

新車除了用料精良之外,引擎管理系統也相當精密。包括多重供油程式的電子油門系統(multi-mapping ride-by-wire)。為了更精密地控制引擎,進氣的調控也非常精密。包括進氣有效行程可以變改的進氣導管,雙節氣閥蝴蝶掩,令RSV4時刻都有最適當的進氣量。

Track/Sport/Road三重動力模式
起初數圈我仍在暖身暖車的階段時,我便感到RSV4是一臺越騎得快便越好玩的車。因為RSV4的車架反應和制動表現,越推越有。V4引擎在高轉尾段所帶來的震撼,也較頭中段的表現來得更有戲劇感。

廠方把我們試騎的RSV4動力模式預設為Sport,數圈後我和很多人都把車停在入pit的小直路上,長按start掣自行調整Marelli 7SM模組的動力模式為Track,讓我們可以把RSV4隨意做出wheelie起頭動作。到底aprilia RSV4的三重動力模式是如何把動力分配呢?Track模式是不設任何限制的full power mode。Sport模式是限制了頭123波的扭力發揮。Road mode則在任何波段,都把馬力封印在140hp上限。

當我完成第一節20分鐘試車之後,我在第二節試車環節時便決定把速度再加快。在接近個人極限時,我開始感受到RSV4的完美頭擔表現,即使在高速急煞當中,頭擔表現仍然穩定,行程也很難用得盡。頭擔的貼服表現令我可以放心地以高速fing入急彎。當然尾輪的穩定表現也絕對值得記下一個大功。RSV4 Factory的可調式車架,Ohlins懸掛系統和Brembo制動系統,組合成為一個完美的化身。

越開越快
RSV4既然是以競賽而生,當然少不了精密細緻的調較功能。除了避震和坐姿的微調,還有轉向幾何的微調!這款被Aprilia冠名為Variable Geometry Frame的可調式車架,轉向鵝頸的軸襯套管不但可以更換,連引擎位置和搖臂位置都可以微調! 事實上Suzuki便曾向FIM作出投訴,指aprilia在WSBK參戰的RSV4擁有可調式車架功能,其實是一臺原型車而不是一臺市販車,違反了WSBK必需是production bike的參賽資格。aprilia則回應會在09年六月之前,最少生產1000臺RSV4市販版本來符合賽例。

RSV4完美的重心平衡和操控,以及999.6cc,65度夾角V4引擎所得到的180匹馬力,令我在意大利Misano聖馬力諾賽道上創下個人最快紀錄。車是幫助人發揮實力的工具,RSV4既有馬力,也有令人充滿信心的能力。我指是在急速轉換方向和急速煞車,車身反應能給予極高的穩定度。RSV4劈得又爆得,我怎可能不會越來越快?






可以更快地衝入彎道
RSV4的引擎牽引力,比起直四稍高,但遠低過V2 90度夾角的引擎(即是Ducati的L2引擎)。我很快適應了這種牽引力,並配合表現出色的防鎖極力子和制動系統,令我可以用越來越高的速度衝入彎道。

2009年的跑車整體性能又踏進了一大步。我認為Aprilia RSV4是把Yamaha YZF-R1和Ducati 1098R完美混合的全新戰車,令我驚嘆跑車的製作科技一日千里。在賽道上誰是皇者?雖然三車我都試過,但我認為在不同時空中所留下的記憶並不能作準,因為三車的實力實在不相伯仲,一定要同場較技才能分出勝負。不過作為消費者,隨便選擇一臺都不可能會後悔買錯車。

和以往Aprilia電單車一樣,新車分為標準版RSV4,和終極版RSV4 Factory。

     
     
Aprilia首臺採用V4引擎的超級跑車RSV 4,終於在08年2月22日在米蘭揭幕。V4賽車引擎是第一臺四汽缸引擎,馬力輸出超過210ps,是供應予Aprilia參戰Superbike World Championship之用。今次發佈會總共吸引了超過一千二百位Aprilia分銷商到場。今次展示的RSV4是Aprilia準備在09年參賽WSBK的最新武器。有關這臺65度夾角的一公升級別V4引擎,早在06年車展現身和大家打過招呼。競賽版的RSV 4除了馬力超過200hp之外,RSV 4也採用電子油門Ride-by-Wire和先進的引擎管理系統,可以更準確地控制馬力的輸出及製造最佳牽引力。
專業之選,新手不宜
既然RSV4的操控和馬力都如此完美,為何不宜新手呢?因為這臺V4引擎的出力特性不似其他roadbike會照顧低轉頭段出力。RSV4的馬力分佈特別強調尾段,是一臺真正照顧在賽道奔馳的賽車。轉數要在9,000rpm以上引擎才會甦醒認真工作,所以power band比一般road bike窄,但身處在9000-13000rpm之中,高手得到的是享受,新手得到的只有是驚慄。





總結:
前文99%時間都係讚,係時候彈下。我不喜歡RSV4的動力模式選擇,操作時間太長。我要停定車,長按start掣數秒以上才能轉換動力模式。如果可以在行車之中隨意轉換便更好!此外,如果買RSV4只作為一臺road bike使用的話,爆炸性的馬力只有10-13000rpm之間出現,未免來得有點遲。如果能在8000rpm便「開飯」的話會更好!

新車發佈派對

詳細講解

重溫RSV4 車款介紹 及 iBike 海外試騎報告

2009 aprilia RSV4 規格表

引擎形式

四衝水冷DOHC 16活瓣65度夾角V型4汽缸

缸徑 x 衝程

78 x 52.3 mm

壓縮比

13.0:1

總排氣量

999.6 cc

動力模式 Track/Sport/Road三種選擇

最高馬力

180hp / 12,500rpm

最大扭力

11.72kg-m / 10,000rpm

車架形式

可調式鋁合金框式雙翼樑

傳動系統

式波箱,濕式多片 防鎖離合器,6速鏈傳動

進氣系統 程式控制可變進氣行程
燃油供應

Marelli 48mm電子燃油噴注系統
8噴咀Ride-by-wire電子油門

前傾角/拖曳距

24.5° /105mm

前懸掛系統

43mm倒立套管油壓前叉,120mm行程
叉筒TiN處理,全功能調較

後懸掛系統

Ohlins單筒APS漸進式連桿油壓避震,
全功能調較,130mm行程

排氣系統 四出二出一,內置氧氣感應器及催化裝置

前後輪框

3.5" x 17  / 6" x 17 鋁合金鍛造五柱鈴

輪胎()()

頭120/70-17 尾190/55-17或190/50-17

前掣動系統

2 x 320mm煞車碟配Brembo直式手泵及
徑向式一體化4活塞34mm對向卡鉗

後掣動系統

220mm單碟配32mm雙活塞卡鉗

長 x 闊 x 高

2040 x 735 x 1120mm

軸距

1420mm

最低離地距 130mm

座高

845mm

乾重重量 179kg (不含電池、機油、迫力油、電油)

油缸容量

17L (4升後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