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nda Riding Assist原理及疑問講解

9 Jan 2017   Presentaton: Dave

在幾天之前,大家看完Honda發佈的自動平衡技術之後,相信心中都有不少疑問。大家都想知道其運作原理,老手會擔心會否影響電單車原有的操控,買家也想知道新技術何時才能應用在市販型號之上。今次為大家帶來好消息,今天Honda進一步發表riding Assist的技術細節,保證人人都會開心滿意。
再未講運作原理之前,先掃走大家心中的疑慮:究竟自動平衡技術,會否影響電單車原有以傾斜方式過彎的操控特性?答案是不會的。這套riding assist系統,備有速度感應調節功能,只在慢車時介入,正常行車時,表現和傳統電單車沒有分別。換句話說,配有Riding Assist系統的電單車,一樣係劈住入彎,操控樂趣沒有減少。
市場上一早有其他廠商發明了不倒電單車,車身內置旋轉陀鏍,利用離心力把車身保持垂直不倒。但這個方法除了重量大增之外,也會破壞電單車原有的操控特性。電單車的操控靈魂是以傾斜的方法來抵抗過彎時的離心力。車身保持垂直,過彎速度便被嚴重限制。

Honda的Riding Assist,是按照車速的變化,主動地改變前傾角和拖曳距,請看下圖比較:

留意上圖,電單車初起步,仍處於慢速,前叉傾角向前哨出,像美式巡航車。

當車速達到可以平衡車身時,前叉傾角收縮,回復至街車水平。


在規格表當中,我們經常會看到前傾角和拖曳距這兩個名詞,前傾角講的是角度,拖曳距講的是長度。前傾角是轉向頭軸線和垂線的夾角。而拖曳距就是輪軸與地面的垂線與轉向頭軸線與地面交點的距離。




前傾角和拖曳距直接影響著車子的操控性能,尤其是在過彎時候的表現。加大前傾角有兩種效果,首先是會增加軸距。其次是會增加拖曳距。 拖曳距太大會導致電單車轉向效果變差,但同時直線會更穩定。 


Honda所採用的名詞分別是Positive和Negative trail length,比較難明和難記。看下圖便較易記住:

上圖是正常行車狀態,頭叉角度較直。
下圖是慢車或停車狀態,頭叉較為向外哨出。

Honda的Riding Assist技術,便是主動地改變拖曳距,在慢車或靜止時增長,在正常行車時變短。由於較長的拖曳距,在轉動把手時會有更明顯的反向作用,當車身傾倒時將把手向傾斜的方向轉動,會起到明顯的支撐作用。Honda便是在鵝頸位置裝上兩個馬達,一個負責改變前傾角和拖曳距,另一個負責轉動把手。透過感應器收集車身動態數據,兩個馬達同時運作便能自動平衡電單車,停車都不用落腳 。
好消息是,這項由本田機械人科技所延伸出來的應用技術Riding Assist,只涉及頭擔部份改動,其餘部份包括車架、引擎和尾擔都可沿用現有設計。理論上任何電單車都可以配上這套自動平衡系統,以後Honda電單車發售同一型號時,除了有ABS和DCT選擇之外,還可以有Riding Assist,RA的選擇。

試想像一下,座高870mm的CRF1000,當配備Riding Assist之後,身高只有160mm的女騎士,也不用擔心落腳的問題。這項發明,將會徹底改變騎士選擇機車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