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法例規定,胎紋要覆蓋輪胎的四份之三面積,並且深度不能少於3mm。用意是對輪胎的排水能力有一定的保障。一般來說,輪胎的排水能力要達到每秒排去4.5公升水才能確保輪胎的咬地力。但如果是積水過深,又或速度過高的話,良好的濕地輪胎也會超出負苛而發生水滑(hydroplanning)的現象。
為了確保輪胎的排水能力,留意和保持正常的胎壓也十分重要。過低的胎壓會有可能令胎紋摺疊,減低排水能力。
|
|
|
|
Thumb Rule
#2: 認識你的輪胎設計和狀況,如不合規格請馬上更換
|
|
|
|
3. 柔順的油門控制
|
|
|
電單車在濕地上駕駛,柔順的油門控制十分重要。
尤其是扭力超過一定水平,例如超過6kg-m的話,便更加要小心油門的控制。
由於濕地所提供的磨擦力減弱,瞬間猛開油門會令尾輪打滑。在直路上加速還可以應付,但如果在出彎時尾輪打滑,輕則會派低(low-side),重則會撬尾輪(high-side)拋起騎士做成嚴重事故。
|
|
4. 柔順地操作掣動
|
|
濕地的掣動時間比乾地長,我們要預留較多的掣動距離,跟車不宜太貼,也不要留待最後一刻才煞車。因為濕地的磨擦系數減低,掣動時會鎖死輪胎的機會也相對地增加。解決辦法是掣動的力度不要過急過猛,以擠壓的方式(squeeze)來扣迫力牛角。
|
|
|
如果你明白到負載力和磨擦力是成正比的話,便會知道循序漸進地擠壓前掣動,讓前叉有時間下降,讓車重轉移至頭輪,輪胎與路面的磨擦力提高後,我們便可以施以更高的制動力。
要有效地在濕地上制動,並避免輪胎出現打滑,我們要善用車上的所有掣動設施。別忘記我們還有尾掣動和引擎掣動。要減速時,先收油,輕踏尾掣動,再擠壓前掣動,再拖波呼油.....沒有匆忙的操作,你辦得到嗎?
|
|
Thumb
Rule #3: 濕地操作以柔順為主,盡量在車身楝直時才全開油門或掣動
|
|
危急時的濕地制動
-
當然如果你的電單車配備了電子感應ABS,你大可不用理會以上的方法。但如果沒有呢?又如果你的機械式ABS掣動設備在介入時會影響前後懸掛的穩定,又怎辦呢?
答案是每位騎偉士綿羊的伯伯都懂得,最原始的二段式掣動法。第一下制動的力量可以比較猛,但要第一時間鬆開掣動力度,緊緊感受著輪胎在第一下掣動的表現,調節第二次的掣動力度和速度。有需要時反複這個程序,便是人手ABS了。這當然需要練習,未試過的朋友,趕快在安全的環境下,由低速開始練習吧! |
|
|
|
|
|
4.
轉向時盡量減少車身的傾斜角度
|
|
這當然不是提議大家楝直過彎。在濕地上駕駛常見的毛病,便是車身棟直,上身僵硬
-
身體缺乏柔軟的話,會破壞前後懸掛的平衡,增加犯錯的機會。
|
|
|
我們建議的是,過彎時盡量以身體的幫忙轉移重心,減少車身的傾斜度,讓輪胎與路面有更多的接觸面和較佳的重分分佈。
我們當然不是建議大家如左圖般外掛過彎。只是想大家留意,圖中這位車手採取誇張的外傾姿勢,只是想減少車身的傾斜角度。
在街道上行駛,我們可以嘗試打開內彎的大腿,以腰部為中心,上身向內彎傾斜來過彎。
|
|
但我們不建議過份轉移負重在內彎的腳踏上,萬一尾輪打滑,正在負重的內彎腳會來不及落腳救車。還有最重要的一項事情,便是預早計劃入彎的線位,預留充份的逃生空間,避開突發的障礙物。
都係果句:未試過的車友應該趕快在安全情況下,由低速開始練習。
|
|
Thumb Rule
#4: 駕駛時應保持身體柔軟,並適當地以身體輔助過彎
|
|
|
|
|
|
5. 適當的懸掛調較
|
|
|
|
濕地駕駛,以柔順為主。所以懸掛系統的設定不宜過硬。如果連續下雨一段時間而你又寂莫難奈,要出去遊車河的話,不妨先調較一下避震。
如果你的電單車可以調較避震的話,應該把彈簧預載和受壓力度減弱。因為不會激烈操作,掣動力度減弱,較柔軟的避震設定可以增加輪胎的負載(=增加抓地力)。
|
|
|
- Preload
調低預載
|
- Compression
調低受壓
|
|
|
|
|
齊來克服濕地駕駛的恐懼!
-
如果你能在濕地上隨心所欲地駕駛,在乾地上行車便更有能力應付突發事件。
我們認為,在濕地上駕駛電單車,其實不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因為你不會亂來,不會信心爆棚,在某程度上來說甚至比乾地駕駛更為安全
-
只要你的輪胎合乎安全規格,只要你知道怎樣在濕地上操作,只要你會打醒精神地觀察路面情況,預留駕駛空間和掣動距離.....的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