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hub-steering做價昂貴,但它卻可以令轉向系統的反應完全獨立,不受避震狀態和操作制動所影響。對於很多開慣汽車的工程師來說,如何把電單車的操控汽車化,正是他們的畢生夢想。
但是對於騎慣二輪的騎士來說,防俯衝的頭擔設計會嚴重影響操控手感和輪胎路感。Bimota Tesi 3D的頭擔反應,比起BMW的Telelever設計更令人需要時間適應。起初可能會感覺到3D的轉向反應相當呆滯,把手和頭輪之間的反應被切斷,只能透過油壓釘把,一串連桿和啤鈴去把兩者連接。起初未適應時,慢車操控簡直有點災難感覺。
只有適應了Tesi-3D的轉向特性後,才能感受到hub-steering的好處:車速越高,穩定的頭擔便越帶給信心。效果便像設定越硬的轉向釘把,越適合高速駕駛一樣。煞車時,防俯衝的頭擔特性,和BMW的Telelever表現相近。完全外露的中軸殼轉向設計,支架看似脆弱,其實剛性充足,高速時頭擔和整體車身的反應,表現都相當理想。
Bimota Tesi 3D操作時,轉向充滿機械式的味道。據Bimota表示,廠方的試車員當習慣了Tesi
3D的操控後,都認為Tesi 3D的操控,會好過頭避震採用傳統套管設計的DB5。因為Tesi
3D即使在不平路面上強力制動,仍然不影響轉向操作。只要你發現並利用到這一點,你便可以做出很多以往在套管式前叉電單車上不敢做的操作。當然Tesi
3D仍然會有避震行程用完的時候,但極限一定會比套管式前叉高。
駕駛姿勢方面,雖然外觀上Tesi
3D看似激進前傾但實際坐落車又覺得仍有一定舒服程度。把手、座位和腳踏的三角關係,高佬OK,只是肥人不宜。 |